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7:52    次浏览
一些思考思考1企业发展五要素和成功三要素产业分析,所有的铺垫,最终回归到供需分析;企业分析,所有的测算,最终回到对企业发展五个要素企业家、技术、渠道、管理、资本的分析。必须考虑明白这五个因素,才能明白企业靠什么赚钱,以及赚钱的可持续性。而对企业的跟踪,也是这五个要素的动态跟踪。技术:过去一直是容易被列为首要因素。但仔细分析很多成功企业的案例,发现大多不是技术问题。我们错过的企业,很多时候是因为它的产品看起来没有技术含量。人:先有人的变化,才有企业的变化。这么多年,无论调研什么企业,第一个问题:过去一年哪些人才离开了,哪些人才加盟,哪些人有股权有参与感。资本能否利用好资本市场,是企业能否拓展渠道、技术和人才的关键。不少企业的发展,如果深入下去,都是利用好资本市场的典型案例。渠道渠道是企业成功很重要的要素,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消费品。特别在企业成长的早期,第一个大客户的开拓,是其形成规模拐点,提升良率的重要条件。企业家:企业家有不同的气质,但所有目前成功的企业,理想情怀、激情不服输,是两个共同素质。除此之外,企业家特性有所不同,有些企业家擅长思考战略、有些企业家擅长执行、有些企业家擅长构建生态、有些企业家擅长资本运作、有些企业家擅长团队建设。企业发展的第一阶段,无论是渠道,资本运作,还是扩产,都有野蛮生长的过程,三安光电、欧菲光都是典型案例。而在过了第一阶段后,会进入有序成长阶段。企业发展过程和股票走势一样,有些天生高贵,高开高走,有些山寨出身,低开高走。要以动态的眼光看企业。企业发展三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,收入过1个亿;第二个阶段,收入过10个亿;第三个阶段,收入过50亿。三个极端下,企业家的状态和企业的质量,都会发生显著变化。综合来说,看一个企业是否成功行业趋势对不对、企业做法对不对、竞争对手强不强。过去失败的企业和失败的研究,归根结底,就是在三个环节的某一个错判。第一重要的是产业趋势,少数伟大企业可以改变产业趋势,大多数情况下,产业趋势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。因此,产业趋势的分析至关重要。第二是企业的模式是否正确,产业趋势看对了,但企业的五个环节出了问题,也是错的。商业竞争有四个层次,在ToB领域,性价比、服务、客情和生态,在ToC领域,性价比、体验、情感和社交。优秀的企业竞争模式,都是打破性价比竞争的代表。第三个因素最容易被忽视。科技竞争,多数情况下是赢家通吃的,少数人的游戏。产业趋势再对、企业再努力,却有一个无法撼动的对手,是最大的悲哀。 所幸,我们看到的是,如果把中国电子企业当作一个整体,他们的对手,都在老去,或早或晚。思考3正反馈和可复制性:关于垂直一体化战略和平台型企业研究企业,必须要思考一个问题,如果企业规模增长十倍后,它是否更有竞争优势?比如采购成本下降?研发费用、管理费用摊薄?渠道能力更强?如果满足越大越强、越强越大的逻辑,企业的持续发展是可以预期的。否则,龙头企业不会因为规模变大后成本下降,行业竞争必然杂乱无章,最后演变为价格竞争。如果说是否正反馈,是检验护城河是否足够强的话,可复制性也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因素。很少有企业通过一个产品可以成长5-10年,优秀的企业一定要具备可复制产品的能力。什么是可复制产品能力最重要的呢?垂直一体化战略垂直一体化战略,来源于1960年代,松下幸之助的书里反复阐述,要做消费电子的创新,必须把核心的要素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,只有这样,才能保证更好的创新、更快的创新、更低成本的创新以及创新不被模仿。索尼和松下的模式影响了一代人,三星和苹果受此启发很大。三星完全通过复制模式和复制人才,实现了赶超;苹果的垂直一体化,虽然不自己做核心零部件,但通过高单价和培育供应商,隐形掌握了全球最优供应链。至今,日本最强的材料行业,也是标准的垂直一体化模式。掌握核心的设备、材料,为产品复制形成可能。迄今最优秀的电子企业,都是具备上游设备自制能力的企业,未来也是。安防行业的海康大华,本质也是垂直一体化战略。平台型企业平台企业的定义,就是可以复制产品的能力。企业家精神、规模效应和渠道的控制,是构成平台型企业的三要素。迄今为止,各个行业绝大多数牛股,当年的云南白药、上海家化、蓝色光标等等,都是平台企业的典范。思考4:标准品和非标准品制造业分为两类:标准品和按照客户需求定制的非标准品。看企业,首先要看其所生产产品是标准品还是非标准品。两者各有其优势,一般而言,标准品集中度更高、一旦突破容易做大,但更容易低利润率;非标准品集中度低,但与行业应用结合、利润率水平偏高。也有情形,是标准化的产品、差异化的服务,利润率水平会更高。是否是标准品,有些情形是产品资深特质决定的,有些情形是产业链决定的,比如PC行业,如果CPU是非标准品,电脑厂商就没法研发。连接器行业是非标准品,但由于一方面,连接器至关重要,这个环节出现问题,系统崩溃,另一方面在每个细分领域,集中度很高。因此,总体而言,连接器行业前十名占60%份额,集中度高。如果回到一个产品如何制造出来的过程,企业在制造产品中,会先后遇到五个问题,做什么?怎么做?如何做得好(良率控制)?如何做的更便宜?有没有钱做?企业会分为五类:创新驱动型、技术驱动型、工艺驱动型、成本驱动型和投资驱动型。前两类是优秀的企业代表,但可遇不可求。中国,大多数优秀企业是工艺驱动型。而投资驱动往往会赢家通吃,如台积电。思考11:四象限和三阶段、以及临界点四象限和三阶段分析法,是分析问题的两个重要方法。从空间角度选择四象限方法,是从0到1的作者最喜欢使用的方法,当我们把一个研究对象提取两个属性,即可化为四个象限,一目了然。四象限方法,对我们投资决策也是有效地。从时间角度,选择三阶段方法,任何事物的发展,不管是产业、公司还是股价,整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的曲线,我们的研究就是对三个阶段的定性判断。在三阶段分析中,对临界点的判断至关重要,在临界点之前,投入的边际产出是微弱的,甚至造成负反馈后是负的;在临界点之后,进入正反馈状态,二阶导数为正,会加速成长。因此,没有绝对的好企业和坏企业,差别只是在于,是否过临界点。原汁原味,摘录部分,包括里面的加粗都不是我做的。欢迎大家一起讨论,分享读后感读赵晓光老师雄文-没有人可以随便成功